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,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,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、皮疹、关节和肌肉疼痛,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,但30%~40%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具有较大健康危害。
一、基孔肯雅热是什么?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早在1952年在非洲被发现,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,主要发生在美洲、亚洲和非洲。在我国,基孔肯雅热尚未形成地方性流行,2008年我国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,7-11月为我国报告病例高峰期。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,在我省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(俗称“花蚊子”)。潜伏期一般为1-12天,多为3-7天。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。人群普遍易感。
二、感染基孔肯雅热有什么症状?
1、发热:常见为突然发热,一般发热1天~7天,体温可达39℃以上。
2、关节疼痛: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,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。通常1周~3周缓解。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
3、皮疹:常出现在发病后2天~5天,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、四肢伸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,疹间皮肤多为正常,部分伴有瘙痒感,数天后消退,可伴脱屑。
4、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、肌肉痛、关节肿胀、皮疹、恶心、疲劳等。偶有引发眼部、心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报道。
三、患了基孔肯雅热如何治疗?
目前,尚无特异性治疗基孔肯雅热的药物,临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。充分休息、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。
四、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?
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。具体措施包括使用驱蚊剂、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、使用0.5%氯菊酯处理外衣物、选择装有纱窗纱门的住所、使用蚊帐等。
五、个人和家庭如何防蚊灭蚊?
(一)个人防护
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,必要时使用驱蚊液、驱蚊贴等产品。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,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。
(二)室内积水管理
水培植物如富贵竹应每3-5天彻底换水,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,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。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、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。
(三)天台、阳台及门前屋后积水管理
屋顶反梁、排水槽等应定期疏通,避免堵塞积水。阳台、天台、庭院内的花盆、泡沫箱、废弃瓶罐等容器应及时清理,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,储水容器如水缸应加盖,废弃容器彻底清除。竹筒、树洞应进行封堵或改造,莲花池养鱼防蚊。空调冷凝水应及时排净,废弃轮胎在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。下水井进行防蚊封堵,有条件的建议将明沟改为暗渠。
(四)室内灭蚊
室内可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、蚊香液、盘香等减少蚊虫叮咬,可配合使用电蚊拍、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具。
矿大校医院宣